建设项目名称 | 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 | ||||||||||||
业主单位名称 | 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王颂秋 | 联系人 | 罗先智 | ||||||||||
通信地址 | 重庆市江北区小苑一村30号 | ||||||||||||
联系电话 | 023-67967512 | 传真 | / | 邮编 | 400020 | ||||||||
建设地点 | 重庆市九龙坡区、江津区、壁山县、永川区 | ||||||||||||
建设项目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 行业类别 | 交通运输 | ||||||||||
项目设立部门 |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 | 文号 | 渝经环资[2009]7号 | 时间 | 2009.2 | ||||||||
环评报告审批部门 |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 文号 | 渝(市)环准[2009]143号 | 时间 | 2009.8 | ||||||||
环评报告表编制单位 |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
开工建设时间 | 2009.8 | 投入试生产时间 | 2013.12 | ||||||||||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 | 重庆燃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
概算总投资 | 9500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 | 70万元 | 比例 | 0.74% | ||||||||
实际总投资 | 9500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 | 278万元 | 比例 | 2.9% | ||||||||
环评核准生产能力 | 新建西彭至永川输气线路总长46.7km,输气量4.95×m3/a。新建站场2座(西彭首站、大安末站)、阀室1座(璧山三合)、清管站1个(江津双福)、大安阀井1个。 | ||||||||||||
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 实际西彭至永川输气线路总长45.5km(九龙坡段长7.3km、江津段长6.2km、壁山长段16.78km、永川段长15.18km。)其中干线路长40.77km。压力定4.0Mpa,输气量4.39-4.95×m3/a。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大安阀井;西彭首站暂时未建,仅通过中石油输气站现有阀门控制;大安末站建成,但工艺装置暂时未使用。 | ||||||||||||
项目建设过程简述(项目立项~试运行) |
(1)2009年2月,重庆市经济委员会以渝经环资[2009]7号对本项目立项批复(附件1),批复的建设内容为: ①建设调压计量设施 ②新建西彭西配气站和永川大安配气站,工艺设计进出站压力均为4.0Mpa,新建配气站内仪表间,值班房等建筑物。 ③新建永川大安控制阀室一座 ④新建西彭至永川天然气管道,全长51公里,设计压力为4.0Mpa,管材均采用三层PE防腐直缝钢管。其中西彭西配气站至梓槐湾管线长为6.5Km,管径为D426;梓槐湾至永川大安配气站管线长为44.5Km,管径为D323.9。 (2)2009年1月,重庆市环保局对于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达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市)环评通[2009]010号),要求按期办理环评手续。(附件2) (3)2009年8月,项目开工;2013年12月,本项目建设完成投入运行。 (4)2009年8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以渝(市)环准[2009]143号批复了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西彭~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附件3) |
||||||||||||
调查 范围 |
(1)生态环境:管线开挖、临时占地、站场及绿化工程等实施区域。 (2)声环境:管线两侧及站场周边200m范围内主要声环境敏感点。 (3)环境空气:管线两侧及站场周边200m范围内。 (4)风险:风险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本次调查施工期主要以管线敷设对生态影响为主,运营期侧重于风险影响和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站场噪声、大气影响。 |
||||||||||||||||||||||||||||||||||||||||||||||||||||||||
调查 因子 |
(1)大气环境:调查因子为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大安末站厂界非甲烷总烃。 (2)声环境:调查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厂界噪声、大安末站厂界及周边敏感点环境噪声。 (3)生态环境:调查站场及管道施工中植被遭到破坏和恢复的情况、土地占用的实际情况、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调查因子为扰动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流失控制、植被恢复等。 (4)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
||||||||||||||||||||||||||||||||||||||||||||||||||||||||
环境 保护 目标 |
根据本工程环评报告、工程初步设计资料,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本工程涉及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表2-1、2-2。 表2-1 各个井站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环评情况,本次验收调查对江津清管站、璧山阀室、大安末站周边敏感点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壁山阀室公路相隔距阀室厂界45米处新建46户,经调查该住宅为村集资房,修建于2012年6月,在本项目璧山阀室完工后建设,且并未履行相关手续(情况说明见附件)。 |
||||||||||||||||||||||||||||||||||||||||||||||||||||||||
调查 重点 |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确定的调查重点如下: (1)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以及因为变更导致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 (4)环保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上报备案情况。 (5)施工期和试运营期实际存在的以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6)该工程环保投资分配落实情况。 |
环境质量标准 |
按环评时标准进行验收,按修订和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进行校对。 环境质量标准 ①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进行验收,并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校核。 ②《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3类、4a类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 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进行验收,并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其他区域标准进行校核。 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3类、4a类标准。 |
总量控制指标 |
本工程无总量控制指标。 |
项目名称 | 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 | |||||||||||||||||||||||||||||||||||||||||||||||||||||||||||||||||||||||||||||||||||||||||||||
项目地理位置 (附图1地理位置图) (附图2-4项目区域现状图) |
本项目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江津区双福、壁山县三合、永川区。 | |||||||||||||||||||||||||||||||||||||||||||||||||||||||||||||||||||||||||||||||||||||||||||||
4.1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1、站场工程 (1)江津清管站 江津清管站占地586m2,其中装置区390m2,放空区196m2。站内主要设PN4.0MPa(DN400)清管接收装置和PN4.0MPa(DN300)清管发送装置各一套,主要承担西彭至永川输气管线的收发球功能。1.2m2污水收集池一座及混凝土对污水池加盖。(平面布置图附图5) (2)璧山阀室 璧山阀室占地1396m2,装置区60m2、阴保及材料房35m2、绿化110m2、放空区256m2。收发球装置一套。(平面布置图附图6) (3)大安末站 大安末站占地1670m2,装置区286 m2,放空区256 m2。配套过滤、调压计量装置。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图附图7) 2、输气管线规模 西彭至永川输气线路总长45.5km(九龙坡段长7.3km、江津段长6.2km、壁山长段16.78km、永川段长15.18km。)其中干线路长40.77km。压力定4.0Mpa,输气量4.39-4.95×m3/a。西彭首站暂时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工艺装置暂时未使用。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中有关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调查认为,本工程运行工况达到了验收调查要求。 |
||||||||||||||||||||||||||||||||||||||||||||||||||||||||||||||||||||||||||||||||||||||||||||||
4.2实际工程量及工程建设变化情况,说明工程变化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建设内容及变化情况统计见表4-1。 表4-1 工程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变化对比一览表
根据实际调查,西彭首站因征地问题暂缓建设,不纳入本次验收。大安末站建成,但因支线计划为渝虎玻璃厂供气,但支线建成后渝虎玻璃厂已通过其他途径购气,故大安末站装置暂时未使用,因考虑到支线后期可能有其他供气计划,故纳入本次验收范围。 除此之外,工程实际内容与环评一致,没有新增的环境影响,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
||||||||||||||||||||||||||||||||||||||||||||||||||||||||||||||||||||||||||||||||||||||||||||||
4.3施工期生产工艺流程(附流程图) 1、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 本工程管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 工程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工程施工期建设可分为管线工程和站场工程,其过程概述如下: (1)在管线施工时,首先清理施工现场,完成管沟开挖、公路穿越、水沟穿越等基础工作后,按照施工规范,将管道进行加套管、接口防腐等,然后下到管沟内。工程管沟开挖和管道敷设主要依托沿线当地农民。 (2)江津清管站占地586m2,其中装置区390m2,防空区196m2。站内主要设PN4.0MPa(DN400)清管接收装置和PN4.0MPa(DN300)清管发送装置各一套,主要承担西彭至永川输气管线的收发球功能。1.2m2污水收集池一座及混凝土对污水池加盖;璧山阀室占地1396m2,装置区60m2、阴保及材料房35m2、绿化110m2、放空区256m2。除放空区,其余建设内容均在原站场内完成;大安末站占地1670 m2,其中装置区286m2,放空区256m2。 (3)以上建设完成后,对管道进行试压、清扫,各段管道设计输送压力和试压压力设计如下: 试压压力为4.0Mpa试压介质为空气。然后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对站场进行绿化等。
4.4污染物排放分析 1、建设期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 (1)生态影响 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踩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功能的改变;施工作业过程中因土石方的开挖造成土壤层松软、覆土回填、临时堆土方放置不当等作业遇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大,采取的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措施有效。 (2)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场站建设、管道敷设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机械施工作业排放的少量废气。施工期间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TSP、NO2和CO。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与调查,管线铺设过程中未发生大气污染事故及相关环保投诉,未遗留环境问题。 (3)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根据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施工特点,管道施工现场未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多数为当地农民工,员工饮食和住宿均依托当地农民家,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进入沿线农户旱厕,并用于农田施肥。管线穿越溪沟过程中会对溪沟的水质、水文、功能等情况造成扰动,使穿越段的SS浓度增加,从而对地表水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和公众参与调查,本工程施工期未发生水污染事故及相关环保投诉,现场未遗留水污染问题。 (4)噪声 管沟主要是人工开挖,施工噪声主要为柴油发电机作业时产生,噪声级约85分贝。在井场建设中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期间未出现噪声扰民事件及相关环保投诉。 (5)固体废弃物 管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废焊条、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废焊条和废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通过设置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后,送城镇垃圾处置场处置。 2、运营期产排污分析 (1)废气 正常工况时,本项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大安末站无废气排放源。 非正常工况时,检修及清管作业时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气通过火炬放空系统燃烧排放烟气、站内系统超压放空燃烧产生烟气或直接放散天然气。站内超压、检修放空情况发生频率很低,一般为1~2次/年,每次持续时间2~5min;清管作业周期为1~3次/年,每次清管作业排放天然气不超过10Nm3。未燃烧时的主要物质为甲烷,H2S含量不超过20mg/m3,H2S排放量不超过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续时间短,且各阀室、站场地势开阔、扩散条件好,不会对环境空气和敏感点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废水 保洁、设备维修、清管废水储存在经防渗处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发或定期用罐车送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站场设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储存池一座。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装置未使用,暂无生活污水产生。 (3)噪声 工程营运期间,正常生产时,站场、阀室噪声源主要有阀门、过滤器、调压器、安全放散阀、放空管等,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消声、吸声、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选择在白天。根据监测,其场界噪声昼、夜间均达标,对环境噪声无明显不利影响。 事故和检修放空时(一般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体废物 清管每年进行1-3次,每次废渣产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及硫化铁,送钢铁厂利用。 实地调查发现,工程施工期及试运行期污染物排放情况与环评一致。 |
||||||||||||||||||||||||||||||||||||||||||||||||||||||||||||||||||||||||||||||||||||||||||||||
4.5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 管线起于中石油西彭站,出站后沿西彭规划区已建西铜一路向西敷设至拟建西彭首站,经西彭首站后穿越重庆外环(绕城)高速出西彭规划区,向西经健龙、广普、三合、大安到达永川城东配气站。线路干线长度40.77km,另支线从大安向北穿越渝隆路后,经围子屋基、小湾、院子堡至成渝高速,穿越成渝高速后,经袁家桥、斑竹院至大安工业园区大安末站,支线长度4.73km。拟建项目线路总长度45.5km。 管线所经地区为《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中划分的二级、三级、四级地区。沿线共穿越季节性冲沟19次,穿越穿越公路及机耕道73次,穿越河流2次。 经现场调查,线路走向与环评阶段一致。线路走向参见附图1。 实地调查发现,除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装置未使用,其余实际工程与设计相符,达到竣工验收要求。 |
||||||||||||||||||||||||||||||||||||||||||||||||||||||||||||||||||||||||||||||||||||||||||||||
4.6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 根据环评及环评批复,工程总投资9500万元,环保投资为70万元。 根据实地调查,工程实际总投资与原环评相符,实际环保投资278万元。 环保投资明细如下: 表4-2 环保投资明细 万元
|
||||||||||||||||||||||||||||||||||||||||||||||||||||||||||||||||||||||||||||||||||||||||||||||
4.7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现场走访调查,该项目所在区域多为农村地区,无其他影响明显的污染源。 |
结论及建议 一、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永川经济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天然气用量增长迅速,根据有关规划,预测2010永川主城区居民和商业用气量将达到0.33×108m3/a,中山组团用气量将达到1.03×108m3/a,大安组团用气量将达到1.10×108m3/a,其它用气量0.27×108m3/a,合计为3.16×108m3/a;2012年及以后用气量将达到3.42×108m3/a。 为适应永川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西彭至永川输气管线工程,近期可以满足渝虎玻璃生产线项目用气需求,中长期可以满足永川中东部地区用气量增长需求,对保障永川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积极意义。 二、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拟建项目沿线代表监测点SO2、NO2、PM10(或TSP)日均浓度无超标现象发生,单项质量指数Ii值均小于1,总烃、非甲烷总烃一次、日均浓度亦无超标现象,Ii值均小于1。总体上看,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随着拟建工程的建成投运,清洁能源实施的空间范围将越来越大,环境空气质量将越来越好。 地表水:工程经过的壁山县壁南河两河口段水体中除BOD5超标率16.67%外,其余指标pH、COD、石油类、NH3-N均无超标现象发生,Sij值均小于或等于1;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要求,总体而言,壁南河两河口段水质良好,BOD5超标的原因是由于受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噪声:西彭首站噪声昼间为40.0-41.6dB、夜间为40.0-39.0dB,江津淸管站噪声昼间为49.4-48.0dB、夜间为41.5-42.2dB,壁山阀室噪声昼间为37.4-37.9dB、夜间为36.4-36.1dB,永川大安末站噪声昼间为47.9-48.3dB、夜间为42.8-42.2dB,工程区环境噪声昼间、夜间无超标,其余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3、4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 三、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 环境空气:施工期管沟开挖、下管、覆土等过程为分段施工,并且地面开挖时生、熟土分层堆放,管道入土后即恢复原状,从开挖到恢复一般需要20天左右,由于重庆气候湿润,再加上土壤本身的湿润性,管沟开挖时产生的扬尘很少。 阀室、站场工程量小,采取必要的洒水抑尘后其影响可以忽略。此外,施工机械尾 气排放具有量小、间断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对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保护措施: (1)采取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 (2)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当地社会配套,严禁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 (3)施工场区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废气排放严重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要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 地表水:管道采用清洁水为试压介质,选择城镇自来水管网就近接入。试压水主要污染物含泥沙,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排放,对环境影响小。 管道在河流穿越施工时,可能对相应河段及其下游水质造成短时影响。 对于河流,采取定向钻或围堰按两侧分阶段施工,可避免水中施工,不会对水体造成直接影响。 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社会设施,粪便农用;管道试压水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排放,对环境影响小。 规范施工队伍管理,临时堆方及时回填和运输;河流开挖穿越实施定向钻或围堰施工;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河流开挖穿越段、站场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尽量重复利用。 声环境:场地上通常有多台不同种类的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其辐射声级将叠加,其强度增量视噪声源种类、数量、相对分布的距离等因素而不同,主要施工设备声源强度而不同。根据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多年对各类建筑施工工地场界外5m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噪声声级峰值约为87dB,一般情况声级为78dB。 由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施工期夜间噪声可能对周围200m范围内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管道沿线周围25m、站场周围50m范围内均无居民、学校、医院等,沿线环境不太敏感。因而,只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就不会对沿途声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确因工艺要求24小时连续施工时,必须提前3天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手续。 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申报,说明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等。 (2)场外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实行限速、禁鸣。 (3)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4)加强施工区内动力机械设备管理,使较强声源尽可能远离居民。 (5)高、中考期间15日内严禁夜间施工。 (6)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夜间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确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24小时作业时,必须在连续施工4日前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待其同意批准后,由施工单位认真实施降噪措施,并将环保部门审批的夜间施工手续悬挂在工地显 眼处,同时在居民出入地张贴写有施工原因及时间的告示,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取得公众的谅解,并接受公众和环保执法人员的监督。 (7)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8)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 固体废弃物:全线管沟开挖、穿越工程和站场建设累计挖方量为5.8万m3,填方量为6.0万m3,由于西彭首站紧邻已有公路,地势起伏较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填方,主要来源附近开发的弃方。其余地方充分利用山区的低洼处进行回填,弃方就近回填于低凹地带。弃渣的主要环境影响表现在: ①土石方和弃渣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附近空气,易形成水土流失源加剧水土流失,易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 ②堆放在河流、排水设施附近的土石方,一旦进入河流和排水系统,影响水流畅通,造成危害。 ③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就近送当地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处置措施:
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措施施工一段、恢复一段;工程土石方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方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就近送邻近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 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站场施工中需大面积清理植被、剥离表土,松散、裸露地表易在降雨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造成流失;场地开挖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处置不当也易流失。 在管道铺设施工中需开挖硬化路面、地面,松散、裸露的土壤易流失;开挖过程中造成挖方和填方等破损地面,如不采取措施,遇雨易形成水土流失;沿沟槽堆放开挖出的土石方,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淤塞排水系统。 (1)管作业带及影响区治理措施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加强施工人员的水保宣传,尽量控制施工带、减小影响范围,完工后清理影响区,恢复水保设施。对坡度小于15°的山坡地段,填平施工作业带内的坑凹,对施工损坏的原地表及管道边坡,种植草皮护坡,使裸露坡面尽快为植被所覆盖,固土保土,并根据地形情况设浆砌石排水沟排除坡面渗水及地面径流。 对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在砌石护坡段以上,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施工扰动和损坏的坡段,种植草皮,使裸露的坡面尽快为植被覆盖,达到固土保土要求,或护坡较长时,则每隔一段修筑截水沟,将雨水引入排水沟,减少地表水对陡坡的浸泡和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对顺坡敷设的坡段,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对管道的影响,在管道上方修筑挡土墙将不能回填于管道的弃渣弃土挡护于挡土墙内。 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地段,且坡长较长地面,采用坡改梯措施,以确保管道运行安全,减少水土流失量。 管沟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地表熟土层集中堆放,与临时弃渣分开堆放,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堆置,并修筑临时干砌块石挡土墙和草垫临时护土。若遇雨季,应在挖方堆放地一侧挖临时排水渠,并用挡土布覆盖挖方土和熟土,尽量避免熟土被雨水冲走,造成流失,施工完毕后,熟土层应均匀地铺在地表,保证农业耕作持续运行。 河流开挖穿越在枯水季节施工,河水面较窄,围堰用土量少,可利用岸上管沟开挖土石方取土石料围堰,等管道埋设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不再单独设取土场。管线大开挖穿越河流段根据洪水冲刷线设有浆砌块石护岸、护坡、浆砌块石挡土墙,施工后,恢复原河床地貌,其工程措施在主体工程中考虑。植物措施考虑在管线与河岸的交差地带撒播草籽种草和植树。 公路穿越损坏路段按规范要求进行恢复。施工弃渣量不大,采取就近均衡铺土的原则处理,然后恢复原地貌和使用功能。 定向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钻屑和泥浆。泥浆主要成分是膨润土,含有约5%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没有危险性成分。膨润土泥浆和钻屑一旦进入水体,将使水中SS浓度升高,对其它水质参数基本无影响。由于穿越段均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也将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因而不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钻屑则主要用于平整场地。采用定向钻穿越工艺产生的泥浆排入设防渗膜的泥浆池,泥浆经分离后进行固化处理,废水用于场地的洒水降尘。 (2)站场 站场在主休工程采用措施的基础上,新增表土剥离及临时表土挡护、排水等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量,同时有利于站场绿化。 (3)临时运输道路及影响区 根据具体地形情况,分别在适当地段设置排水沟、挡土墙或块石护坡,对没有长远使用价值的临时运管道路在修建时新增表土剥离及表土保护措施以利于在管道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土地整治及功能恢复。 (4)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优化线路方案,文明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环保和安全意识教育;在施工沿线行进时,保证安全间距不低于1.5m,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树木、地表植被、农作物的破坏面积,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狩猎、捕鱼和践踏植被、农作物;实施表土保护、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分段施工、分段恢复,文明施工;按规范回填土石方运至建设工地,并采取挡护压实措施;翻山段根据其地质分别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高陡石质边坡采取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土质结构稳定边坡采用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对导致的农业损失、树木砍伐、土壤结构破坏进行经济补偿和及时恢复使用功能;穿越公路方案报其管理部门认可,大开挖时合理组织交通;穿越河流时采用围堰施工,对原有矼护砌河道采取相同方法进行恢复,对土体不稳定河道采取浆砌石护岸措施;石材尽量利用所挖石方,不足时向有开采资质的单位购买,严禁自行开采;依法办理树木砍伐手续,搞好树木移栽,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严禁种植深根植物;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护好现场和文物,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待文物保护单位同意后才可恢复施工;施工完成后,对站场进行绿化和地面硬化。 X射线探伤机的环保措施 管道焊缝采用无损探伤,所有敷设在公路、河流下的管道均100%的进行X射线探伤。X射线探伤由具备从事的辐射活动特种设备检验中心进行。在实施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准备有灯光警告标志、绳索和链条,用于现场操作时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范围后悬挂警告标志,并安排专人警戒和巡视,使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控制区,公众成员不得进入监督区,严格防止人员误入。
(2)配置个人射线报警仪对现场进行监测,用于验证确定的控制区和监督区。
◆运营期环境空气:正常工况下无废气排放源。检修及清管作业时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气通过火炬放空系统燃烧排放烟气、站内系统超压直接放散天然气。据类比调查,站内超压、检修放空情况发生频率很低,一般为1~2次/年,每次持续时间2~5min;清管作业周期为1~3次/年,每次清管作业排放天然气不超过10Nm3。未燃烧时的主要物质为甲烷,H2S含量不超过20mg/m3,H2S排放量不超过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续时间短,且各阀室、站场地势开阔、扩散条件好,不会对环境空气和敏感点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站场无组织排放物为工艺装置区阀门泄露出的天然气,类比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10年内投产的输气站场的平均泄露率0.01‰(甲烷检漏科研课题)和采用宁波EIAProA2008软件预测及导则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软件进行预测计算,只要保证工艺装置区距场界的最小距离不低于10m,场界外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地表水:站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绿化或农用,不外排。保洁、设备维修、清管废水储存在经防渗处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发或定期用罐车送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站场设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储存池一座。 噪声:工程营运期间,正常生产时,站场、阀室噪声源主要有阀门、过滤器、调压器、安全放散阀、放空管等,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消声、吸声、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选择在白天。根据丰忠线镇江站的类比监测,其场界噪声昼、夜间均达标,对环境噪声无明显不利影响。 事故和检修放空时(一般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放空噪声在距声源不同距离的影响值不同,放空噪声预测结果表明距放空管10m外的昼间噪声便可达标,在此范围内无居民居住,对环境噪声影响小。 固体废物:项目营运期站场生活垃圾0.3t/a,分类袋装化收集后就近依托当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统一处置;清管每年进行1-3次,每次废渣产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及硫化铁,送钢铁厂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 管道由于管材制造、敷设、运行和管理等存在的缺陷以及第三方破坏、自然原因,常发生管道事故。管道事故主要表现为管道因穿孔、孔洞、断裂等引起天然气泄漏。 工程采取牺牲阳极法降低管道腐蚀速度,检测仪在线智能检测和巡线工巡线检测管道的腐蚀程度,因此,管道自身缺陷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避免发生环境风险事故。但第三方破坏及自然原因引起的管道破裂或泄漏较难避免,引发环境风险事故的第三方破坏和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工程涉及河流、冲沟等穿越和大开挖方式。洪水季节洪水及地质原因可能造成管道事故,天然气泄漏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事故风险。 (2)管线将翻山,地势起伏大,管理不善将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沿途可能有冲沟、滑坡、崩塌、危石、陡崖、高陡边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将对管道安全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环境风险事故。 (3)公路穿越若末加套管保护将增加因车辆通过而受压影响其管径,严重时使管道疲劳而引发天然气泄漏造成环境风险事故。此外,管线受第三方破坏,也可能增加环境风险事故。 四、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站场设计己采取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1)站内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防爆型,电线电缆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 (2)站内建、构筑物防雷设计按第(二)三类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标准设计。其中防爆区域内所有的建、构筑物均按第二类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标准设置防雷接地装置。站内所有工艺设备、管道等金属构件按防静电接地和感应雷保护设置。 (3)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电气系统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感应)及弱电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整个站内考虑等电位连接,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4)在爆炸危险区天然气管道的法兰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末端和分支处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 体。 (5)在管线工艺装置区内设置两台可燃气体报警器。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时进行声光报警。报警器接入仪表室内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进行控制。 工程建设期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1)站场施工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队伍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为专业施工队,在管道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施工路段均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但仍不可麻痹大意。 施工期间主要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但建设方必须密切配合,督促检查。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的现象,建设方必须加以制止。 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是施工现场的工地围挡、临时用电线路装置、排水、办公室等临时设施,各类施工设备,安全宣传图牌标志,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设施和使用,均要在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要求加强控制,做到合理有序,便于施工。 (2)管道施工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管道走向尽量靠近现有公路,或选择较宽的沟谷减少施工难度。上、下山段管道尽量选择相对平缓地形,对局部陡坡段尽量利用小平台减小管道上、下坡度,以减小施工难度。施工使用的各种特种设备应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并且特种设备的操作员需持证上岗,在对管道防腐层进行现场修补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验收。 (3)管道试运行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投产前的吹扫、试压应预先编制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管道翻越高差较大的山体时应采用非可燃性气体进行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压。 用N2吹扫集输管线时,先用N2置换管段内的空气,进气速度不超过5m/s。起点压力控制在0.1MPa。在吹扫出口处取样分析,当气体含氧量低于2%和不再排出污水杂物时即为置换合格。 吹扫口选择在空旷开阔地区,其前方100m、左右50m以内不得有人、畜和火源。吹扫口50m范围内应有专人警戒,有具体的防火、防爆措施。为确保吹扫口放空区域防火、防爆安全,应在置换空气完毕时暂关闭放空阀,等管口区域天然气扩散以后再进行点火放喷。 (4)运营期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1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2-2003)和《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6186-96)等安全管理要求。针对工程特点对其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及建议: 1)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污物。站场放空高度不低于20m。 2)定期进行管道壁厚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事故发生。 3)管道标志桩应尽可能清晰,特别是管道穿越公路、河流时,标志桩可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看清。巡线员定期巡线,发现危及管道安全的情况及时处理和汇报。 4)对管道沿线和站场周围的居民作好安全管理宣传,张贴《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13号令)的相关内容。 5)管道穿越林地时,应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如果管道穿孔或破裂后,泄漏天然气在林区段引发火灾时,应及时切断气源并同时联系当地消防部门灭火。 6)对管道两侧100m、站场周围200m内的居民作好事故应急宣传,保证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时,能作出正确反应。加强巡线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和处理。 7)建设单位应将线路方案报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县、永川区规划部门存档,杜绝沿线乡镇建设过程中的占管、压管及其他破坏管道的活动,降低第三方破坏管道引发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性。 8)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相应的安全维护活动作出调整。 五、清洁生产 项目施工工艺、输气工艺及站场工艺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六、综合评价结论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天然气利用政策、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天然气管道规划,有利于永川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由和站场选址合理,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就满足功能区要求,从环保角度看,工程建设合理、可行。 七、建议 (1)加强天然气管道和站场保护宣传,使沿线居民熟悉和了解天然气管道和设施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确保运行安全。 (2)在可能情况下,树木尽量移栽。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渝(市)环准[2009]143号: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原则同意报告表的结论及其对该建设项目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批准项目在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县、永川区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输气线路总长46.7公里,输气量4.95立方米/年。工程总投资约为9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 三、该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本标准书附件规定的排放标准执行,不得突破。 四、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所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施工期,应严格限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尽量缩小临时占地面积;合理选择料场及渣场,做好土石方平衡,严禁渣土随意倾倒。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及时恢复施工带内植被。 (二)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施工期,过江穿越段施工和施工废水排放应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类污染水体。运营期,各站场产生检修、清管废水应集中收集,定期送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得外排;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农用或用于绿化,不得外排。 (三)防止噪声污染。施工期,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营运期,要加强噪声环境管理,确保站场场界噪声达标排放;管线放空时间尽量选择在昼间进行。 (四)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预防,落实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项目事故和检修废气应通过放空管高空排放,清管废渣应妥善处置。进行X射线探伤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范。 (五)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监测和事故防范工作,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监控措施,环境保护应纳入工程招投标内容及工程监理之中。 五、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投入试生产前,应向我局申请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试生产。 六、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止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你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七、请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县、永川区环保局负责该项目环境保护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环评批准书见附件3。
工程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及环评批复措施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查,项目严格按照环评及环评批复进行建设,遵循环评及环评批复中的相关环保要求,符合验收要求。 |
表6-1 环保措施及设施落实情况
|
施工期 | 生态影响 |
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对生态环境主要影响为施工期,本次验收调查主要针对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数量、类型,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穿越情况见表7-1。 表7-1 穿越工程长度统计表
本工程放空区,未占用基本农田,未对该区域内农业生产产生大的影响,工程临时占地主要为管线施工作业带占地等。管线开挖临时占地对当季农作物种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目前临时占地已经完成了生态恢复。 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大,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未遗留生态问题,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
|||||||||||||||||||||||||||||||||||||
污染影响 |
1、水环境影响 本工程废水主要为管线敷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均为当地农民,施工没有设置施工营地,依托当地农民旱厕。 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施工期未发生水污染事故及相关环保投诉,现场未遗留水污染问题,说明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2、大气环境影响 根据本次竣工验收调查,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场站建设、管道敷设等过程中的扬尘和燃油机械施工作业排放的少量废气。施工期主要采取了以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采用洒水和及时清扫道路等措施降低粉尘对外环境的影响;选择性能好的柴油机械设备。 根据本次竣工验收现场踏勘和调查,管线铺设过程中未发生大气污染事故及相关环保投诉,未遗留环境问题,说明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3、噪声 该工程施工期场地开挖、管道设备安装,将产生一定的施工噪声,不使用大型工程设备,主要为人工作业。 根据本次竣工验收调查,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加强了同周围居民的协调沟通,取得了居民谅解。 通过对管线敷设所在地周围居民的走访发现,该工程施工期注重环境管理,加强了对周边居民的协调沟通,施工期间未出现噪声扰民事件及相关环保投诉,说明该工程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4、固废 项目管线敷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约58320m3,开挖实现分层开挖、分层堆放,临时堆放在管线两侧,最终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能够平衡。 经调查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输气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管道运至施工现场前进行了相应的防腐处理,管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废焊条、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年产生量18.25t。 废焊条和废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通过设置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后,送城镇垃圾处置场处置。 通过对管线敷设所在地周围居民的走访发现,该工程施工期注重环境管理,管线沿线土石方均已用于管线回填,未出现生活垃圾乱排现象,说明该工程固废防治措施有效,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
||||||||||||||||||||||||||||||||||||||
运营期 | 生态影响 | 运营期间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事故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项目建设单位在试运行期间主要采取了加强站内设备及管线的管理,并定期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试运行至今,未发生生态环境破坏现象。 | |||||||||||||||||||||||||||||||||||||
污染影响 |
1、废气 正常工况时,本项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无废气排放源。 非正常工况时,检修及清管作业时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气通过火炬放空系统燃烧排放烟气、站内系统超压放空燃烧产生烟气或直接放散天然气。站内超压、检修放空情况发生频率很低,一般为1~2次/年,每次持续时间2~5min;清管作业周期为1~3次/年,每次清管作业排放天然气不超过10Nm3。未燃烧时的主要物质为甲烷,H2S含量不超过20mg/m3,H2S排放量不超过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续时间短,且各阀室、站场地势开阔、扩散条件好,不会对环境空气和敏感点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原环评未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 2、废水 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装置未使用。保洁、设备维修、清管废水储存在经防渗处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发或定期用罐车送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站场设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储存池一座。 3、噪声 工程营运期间,正常生产时,站场、阀室噪声源主要有阀门、过滤器、调压器、安全放散阀、放空管等,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消声、吸声、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选择在白天。根据监测,其场界噪声昼、夜间均达标,对环境噪声无明显不利影响。 事故和检修放空时(一般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体废物 清管每年进行1-3次,每次废渣产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及硫化铁,送钢铁厂利用。 |
监测点位、因子和频率(根据项目特征,选择水、气、声、固废、振动、生态等项目) 2016年12月19日~20日,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对项目区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 一、噪声 1、监测项目:等效声级。 2、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2次。 3、监测条件:正常工况。 4、监测布点:共设6个噪声监测点,分别为:c1江津清管站厂界外1m处;c2江津清管站噪声敏感目标外1m处;c3、c4璧山阀室厂界外1m处;c5璧山阀室南侧敏感目标处;c6璧山阀室东侧敏感目标处。 二、废气 1、监测项目:非甲烷总烃 2、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样4次,每次连续1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 3、监测条件:正常工况。 4、监测布点:共设2个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点,分别为:A1江津清管站厂界外1m处;A2璧山阀室厂界外1m处。 监测点位详见附图8。 |
||||||||||||||||||||||||||||||||||||||||||||||||||||||||||||||||||||||||||||||||||||||||||||||||||||||||||||||||||||||||||||||||||||||||||||||||||||||||||||||||||||||||||||||||||||||||||||||||||||||
监测结果分析: 大气: 表8-1 非甲烷总烃厂界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mg/m3
噪声: 表8-2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分施工期和运营期) 公司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了《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环保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环保管理,落实本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并协调公司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公司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实时掌控公司环保工作状况,改善公司环境状况,减少公司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
|||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公司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委托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县、永川区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日常监测。 |
|||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监测计划及其落实情况 噪声监测设在场界处和最近居民点处,竣工验收监测1次,以后1年1次。 非甲烷总烃监测点位设在站场场界以及最近居民点处,竣工验收监测1次,以后1年1次。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了验收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了规定要求。 |
|||
环境管理状况分析与建议 在工程施工期,建设单位设专人负责施工作业,负责监督施工期间各类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整个施工期中未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整个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较大的削减,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措施是有效的。 对工程营运期的环境管理,重庆气矿制定有详细的操作规范,并明确了相关责任和责任人,能够有效的保证该工程采用的环保措施能够持续有效的运作。总的说来,该工程环境管理机构及制度是健全的,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
验收结论及建议: (一)项目概况: 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江津区、壁山县、永川区。管线起于中石油西彭站,出站后沿西彭规划区已建西铜一路向西敷设至拟建西彭首站,经拟建西彭首站后穿越重庆外环(绕城)高速出西彭规划区,向西经健龙、广普、三合、大安到达永川城东配气站,线路干线长度40.77km;另支线从大安向北穿越渝隆路后,经围子屋基、小湾、院子堡至成渝高速,穿越成渝高速后,经袁家桥、斑竹院至大安工业园区大安末站,支线长度4.73km。拟建项目线路总长度45.5km,设计压力定为4.0Mpa,输气量4.39-4.95×m3/a。输气干线管道选用L290Φ323.9、Ø406.4不扩径直缝电阻焊钢管;输气支线选用L290Φ273.1不扩径直缝电阻焊钢管。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4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3.7%。 (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1)废气 正常工况时,本项目江津清管站、壁山阀室、大安末站无废气排放源。 非正常工况时,检修及清管作业时的污染源主要是少量天然气通过火炬放空系统燃烧排放烟气、站内系统超压直接放散天然气。站内超压、检修放空情况发生频率很低,一般为1~2次/年,每次持续时间2~5min;清管作业周期为1~3次/年,每次清管作业排放天然气不超过10Nm3。未燃烧时的主要物质为甲烷,H2S含量不超过20mg/m3,H2S排放量不超过200mg。由于排放量小、持续时间短,且各阀室、站场地势开阔、扩散条件好,不会对环境空气和敏感点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废水 保洁、设备维修、清管废水储存在经防渗处理的污水收集池后自然蒸发或定期用罐车送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站场设置不小于1.2m3的污水储存池一座。 目前,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装置未使用。 (3)噪声 工程营运期间,正常生产时,站场、阀室噪声源主要有阀门、过滤器、调压器、安全放散阀、放空管等,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消声、吸声、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放空选择在昼间。根据监测,其场界噪声昼、夜间均达标,对环境噪声无明显不利影响。 事故和检修放空时(一般为白天)的高度不低于20m。 (4)固体废物 清管每年进行1-3次,每次废渣产生量0.5kg,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及硫化铁,送钢铁厂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环境风险 ①站内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防爆型,电线电缆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 ②站内建、构筑物防雷设计按第(二)三类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标准设计。其中防爆区域内所有的建、构筑物均按第二类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标准设置防雷接地装置。站内所有工艺设备、管道等金属构件按防静电接地和感应雷保护设置。 ③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电气系统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感应)及弱电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整个站内考虑等电位连接,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④在爆炸危险区天然气管道的法兰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末端和分支处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体。 ⑤在管线工艺装置区内设置两台可燃气体报警器。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时进行声光报警。报警器接入仪表室内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进行控制。 ⑥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污物。站场放空高度不应低于20m。 ⑦定期进行管道壁厚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事故发生。 ⑧管道标志桩应尽可能清晰,特别是管道穿越公路、河流时,标志桩可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看清。巡线员定期巡线,发现危及管道安全的情况及时处理和汇报。 ⑨对管道沿线和站场周围的居民作好安全管理宣传,张贴《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13号令)的相关内容。 ⑩管道穿越林地时,应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如果管道穿孔或破裂后,泄漏天然气在林区段引发火灾时,应及时切断气源并同时联系当地消防部门灭火。 ⑪对管道两侧100m、站场周围200m内的居民作好事故应急宣传,保证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时,能作出正确反应。加强巡线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和处理。 ⑫建设单位应将线路方案报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县、永川区规划部门存档,杜绝沿线乡镇建设过程中的占管、压管及其他破坏管道的活动,降低第三方破坏管道引发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性。 ⑬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相应的安全维护活动作出调整。 (三)监测结果: (1)废气 根据2016年12月19~20日对江津清管站、璧山阀室的监测结果:站场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浓度分别在0.64~1.08 mg/m3 、0.74~1.26 mg/m3之间,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2)噪声 根据2016年12月19~20日对江津清管站、璧山阀室的监测结果:站场厂界噪声昼间分别为44~45dB(A)、48 dB(A),夜间分别为44~45dB(A)、47 dB(A),分别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4a类标准要求。 (四)环保检查: (1)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履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环保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环境影响评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要求。 (2)目前,西彭首站未建,大安末站建成但装置未使用。2016年12月19~20日对江津清管站、璧山阀室的监测结果表明,站场无组织排放、厂界噪声均满足相应排放标准的要求;环保设施运行正常;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审批文件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均已归类存档,资料齐全,满足“环评法”的相关要求。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西彭首站未建,不纳入本次验收范围。待建设完成后,单独进行验收。 (六)竣工验收结论 西彭至永川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基本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基本有效。工程投入试运行后区域环境质量总体符合所在地环境功能区要求,对生态环境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满足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建议通过本次竣工验收调查环境保护验收。 建议: 加强本工程江津清管站、璧山阀室、大安末站及天然气集输管线日常巡查、维护和管理,严防管道破损,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技能与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 |